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学校”,究竟有没有未来?| 头条

2017-11-13 李斌 新校长传媒




“未来学校”,究竟有没有未来?


- 第015期 -



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的“斌斌有理”,我们一起来反思和追问教育的最热门方向——“未来学校”。


美国第一家把教育变革、大数据和在线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微型连锁学校, Alt school,曾被教育界誉为美国理念最先进的小学,10天前宣布,因经营亏损的原因,将逐步关闭大部分旗下分校。这个新闻波及全球,引发了关于未来学校、创新教育的忧虑,甚至学校教育何去何从的方向性讨论。


未来学校,究竟有没有未来?


我们先来看看这所“新校长传媒”数次报道过的知名学校,长什么样子?学校由谷歌前高管创办,2013年开学,因为前瞻的战略和先进的理念,吸引了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妻子等方面共1.7亿美元的投资——这应该算是一个豪华的科技与资本阵容。


它的特点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专注社区化学习,以社区为学习场景,实现混龄分班,并坚持25人以下的小班教学;其次是追求个性化学习,课程也以项目为中心来进行,入学前老师会给每一个学生根据学习进度和兴趣,定制全年的学习计划,并细化为每周的清单;同时致力于智能化学习:学校有一半的老师是软件工程师,他们研究师生的体验,接收师生的反馈,开发各种产品,去完善个性化学习体验,和提高师生沟通效率。


我认为,Alt school称得上全球未来学校发展中当下比较理想的范本,这一点几乎没人怀疑;从学校宣布关闭分校,相关人群的反应也可见一斑:大量学生上网发帖子,纷纷表示想继续在这里上学,家长们大规模发起在线请愿,希望找到一种方式保住这所学校和这些老师们。有一则新闻甚至披露,一位家长在网上录视频痛哭失声,觉得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了这样的学习,就失去了未来。这至少说明,Alt school社区化+个性化+科技化的办学路线,在人的培养方向及学习效果上是成功的。


当然,这匹短短3年时间就开办了九个分校的“教育黑马”,从这次事件中我们看到,其内在的冲突也很明显。我把它归结为四点:


第一, 高投入和低产出的冲突。这算是一个举世无解的难题,无论国家、企业还是学校。尽管好的教育一定需要足够的投入,但太花钱的教育模型,却一定不具有普世的推广性。Alt school的学费每年3万美元,几乎不能再涨,全年收入不到两千万美元,开支却超过4000万美元。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收支比例,是通过校点规模化很难完全抹平的。因为规模化的前提是大众都能接受的价格,而规模化对教育而言又不具有成本、资源同比例降低的显著属性。


第二, 未来化和人性化的冲突。未来学校,越是指向颠覆式创新,离人性的本能就越远。而人性最大的本能则是安全感+舒适区。记得有一位知名校长上周在朋友圈发问,说“这么好的教育,为什么会亏钱呢”?潜台词是美国社会和家长“也不识货”。但我更愿意理解的是,把自家孩子送进一所未经检验的未来学校,任何家长都会缺少传统学校既定学习方式和流程秩序所带来的安全感,注定只有少数人可以冲破这一心理瓶颈。所以说,创新如何与传统接轨?原本就是未来学校首当其冲的命题,Alt school在这方面还是略显浪漫。


第三, 社会化与教育化的冲突。学校的关键是教师,而不是工程师;学习的关键是内容的科学配置,教育的核心应该是人心与思维的塑造,而技能和工具的驾驭只是手段。所以在教育这样一个特殊的领域,常常是“学校从内向外打开”,带来的总是生命与生机;而“从外向内打破”,一开始带来的总是混乱与失调,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踩准教育的节拍。Altschool的困境也正是这样:它看起来更像是一家资本驱动的创业公司,而不像学校。它要在短期内得到显著成果来展示给投资人,而教育则恰恰相反,需要“慢工出细活”。


第四, 个性化和规模化的冲突。观察这所由谷歌高管创办的学校,可以看见浓浓的谷歌企业文化印记。谷歌文化的特点就是,为了每一位成员的个性化、创造性工作,可以不计成本地满足“人性的需求”。但新生的Alt school不具有这样的底蕴,教育也暂时不具备这样的投入能力,其命运就因此而尴尬:当我们放大了人性的需求,却没有足够的资金、资源、时间甚至空间来满足。


事实上我始终认为,当今世上,无论哪一个政府、哪一个企业和社会组织,都不具备“彻底释放个性化教育”的能力。唯有一件事情是可以挖掘的方向:教师和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换句话说,“人性的支付潜力”才是教育最大的潜力——而这,通常是资本与科技的巨头们无暇顾及的。


最后要说,对Alt school这所学校我依然充满敬意,对它的未来甚至也持续乐观。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一件新事物,我们常常高估了一两年内将发生的变革,但又常常低估了今后十年内将要发生的变化。无论如何,这些探索,对国内外的教育——尤其是个性化、项目化的学习演变方向,都是一个值得挖掘的“金矿”;而用技术推动个性化的全人教育,也是发展的必然,是全球教育百年困局的真正突破口。


这就是今天的斌斌有理,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叙。


斌斌有理”栏目

期待来自您的支持、分享、主张和建议

 总编邮箱:1046384469@qq.com 


▼ 

责编 | 张光


推荐阅读

点击关键词,打开栏目更多精彩

08 顺应身体 09 校长为什么存在

10 印度管理 | 11 诺贝尔奖

12 小学生遇见苏轼  | 13 新风里的教育故事

14 最好的教育



/ 项目式学习 /

点击下图,发现更多精彩 ▼

/ 新学习主题盒子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